更新时间: 浏览次数:46
荷风送香气,亦可驱散暑气。可烈日当头,热浪翻滚,漫步荷塘着实需要勇气。不如转身走进博物馆,在千百年的文物里,赴一场清凉的荷风莲韵之约。
最近两起企业补税事件引起市场关注。一是湖北枝江酒业股份有限公司被要求补税8500万元,因这笔税款被追溯至1994年,使得税务“倒查30年”成为舆论焦点。二是宁波博汇化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3月份收到当地税务要求补税5亿元的通知,最近企业宣布停产。上述两起事件,引起了一些企业人士的担忧。这些担忧包括是否存在全国性查税,不少企业担忧如果倒查多年需要补税,这对于经营困难的当下无疑是“雪上加霜”。跟多位省级、市级税务人士交流得知,目前并没有全国性查税部署。一些地方根据当地税收大数据风险提示等对个别企业查税,是日常工作,也是税务部门正常履职。毕竟税务部门主要负责税收、社会保险费和有关非税收入的征收管理,发现偷逃税、少缴税行为,理应依法制止,否则就是渎职。(第一财经)
精打细算、提升价值,是职业经理人为乡村产业发展带来的新气象。在贵州省盘州市民主镇谭家寨村的黄桃基地里,董平将“精算”发挥到“田头”。董平说:“苗子好不好,直接关系到收成。”自2013年起,他历时10余年跑遍全国,从680多种水果中筛选出130多个适宜贵州的优良品种,成功将黄桃、红梨、苹果培育成主打品牌,带动盘州市10多个乡镇种植经果林上万亩。如今,董平经营的公司年产值近2000万元,让430多名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。
2022年10月,一列印有“清朗侠”卡通形象的地铁列车在太原2号线徐徐开动——这是山西省委网信办打造的“E起清朗”号普法专列。车厢内,网络安全、个人信息保护等主题图文跃然眼前;车窗上,“饭圈乱象怎么治”等动画短视频在1600块屏幕循环播放。这列每日往返24次的“普法使者”,将枯燥的法律条文转化为鲜活的视觉体验,累计曝光量达895万次,成为城市中流动的法治风景线。
截至6月13日,全省大、中型水库可用水总量40.48亿立方米,储量充足有保证,按照6月底前无有效降雨的最不利因素考虑,可放水7亿立方米用于抗旱灌溉;南水北调中线工程、大中型水库及河道供水正常,地下水源较充沛,能够满足抗旱需求。5月下旬以来,对全省98.72万眼农田建设灌溉机井和56.85万项灌排沟渠设备进行全面排查,及时修复损坏设施,确保抗旱灌溉需要。省财政近期专门安排3000万抗旱专项资金,支持各地开展抗旱工作。
浙江省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,打造好品牌,离不开全流程标准设计,企业要把高标准落实到每一个环节,让品牌更具竞争力。同时,要以创新激活内生动力,彰显品牌成长的活力。品牌的生命力在于创新,企业要持续在技术上突破、在模式上创新,将其融入品牌建设的每一步。此外,要以价值传递扩大影响,释放品牌发展的潜能。企业不仅要做好产品与服务,也要讲好品牌背后的创新故事、质量故事,进一步提升浙江品牌的影响力。(完)
美国总统特朗普与马斯克的反目争吵持续发酵。自6月二人公开爆发骂战以来,马斯克旗下的太空探索技术公司(SpaceX)与多个联邦政府机构之间的合同遭到特朗普政府的审查。
河南省气候中心6月12日8时发布干旱橙色预警,根据最新气象干旱监测显示,安阳、鹤壁、焦作、开封、洛阳、漯河、南阳、平顶山、濮阳、商丘、新乡、信阳、许昌、郑州、周口、驻马店等16个地市72个国家级气象站监测到气象干旱达到重旱等级以上,并已持续10天。据天气部门预报,6月24日之前,全省将维持高温晴热天气,虽然部分时段有分散对流性降水,但无法有效缓解旱情。
连日来,受高温少雨天气影响,黄河流域甘肃、内蒙古、山西、陕西、河南、山东等省(区)出现不同程度的旱情。针对流域相关省(区)旱情,黄河防总和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(简称黄委)第一时间分别启动抗旱四级响应和干旱防御Ⅳ级应急响应;自6月14日17时起,针对河南省启动干旱防御Ⅲ级应急响应;要求各相关单位落实落细各项抗旱保供水措施,做好旱情持续或进一步发展的应对准备。
7月22日电 综合报道,美国关税政策对经济的潜在影响引发经济学家担忧。分析师警告称,美国和全球经济可能只是在经历暴风雨前的平静,最糟糕的情况尚未到来。
二里头遗址出土了目前所知时代最早的铜鼎,此次展出了这件铜鼎的复制品,其底部有烟炱,是使用过的青铜礼器,标志着使用者的高等级身份。
伊朗外长阿拉格齐表示,尽管在核设施遭受美国打击后暂停了铀浓缩活动,但政府无意放弃这一项目。在接受福克斯新闻频道采访时,阿拉格齐提到,由于破坏严重,目前铀浓缩活动已经暂停,但他强调伊朗不会放弃浓缩铀的努力。他认为这是国家科学家的成就,也是国家自豪感的体现。
3、本次演唱会售票环节,平台将通过技术手段识别并拦截使用虚假设备、不安全插件、外挂软件、网络代理等抢票的恶意行为,坚决抵制“黑灰产”刷票,维护购票公平性。
第三,新的台行政机构刚上路,即遇上立法机构改革风暴,尚无亮丽表现。再加上若干“部会”状况不少,屡成媒体议论焦点,如台内务主管部门、经济主管部门、“海委会”等。